亞洲賽事 就到此告一個段落 各車隊 在前進歐洲之前

renault-R28.jpg 

都有默默作了一些調整...  以下  就跟各位介紹 目前幾個車隊已調整的套件

Renault

1.Sidepod: 他改變了 側邊導流版的形狀和設計  對外開了更多洞 應該可以增加冷卻

新的套件提供熱空氣 快速散去的管道

缺點: 讓後面的套件暴露在散發的熱空氣中, 因此,在巴林大賽後,Renault也加上鈦版,避免後面的配件被燒壞

renault-exhaust-bah0425.jpg 

(今年初Launch的R29)

renault-rear-launch 0119.jpg

2. Rear Diffuser:

他在上海大戰 嘗試了新的後擴散器,

New Diffuser.jpg

原來的擴散器(Rear Diffuser)

old diffuser.jpg

3. Alonso 新前翼

有沒有發現多了一個角?

上面的是Alonso在上海站使用的前翼

下面是Nelson Piquet前兩站使用的前翼

目前團隊正在 製造第二個 要給Nelson Piquet用 

renault-fw-chi前翼0421.jpg

Force India:

1. Rear Diffuser: 改成雙擴散器,希望可以挺進前十名.

Nnew diffuser.jpg

(原來的設計)

Rear Diffuser(Old).bmp 

Floor(底板) 

新底板.jpg

 

Brawn Mercedes:

排氣孔:  Brawn在澳洲大賽後,偷偷針對排氣孔作了調整

原本是左邊 後來調整右邊

根據規定,在Bodywork都設計好後,可在車身兩側個留一個空隙給排氣孔.

但Brawn又很巧妙把原本突出的排氣孔 設計成右邊的樣子

這樣配合空氣套件的設計,有沒有違反規定?  究竟Exhaustion算不算一個空力套件呢?

目前還沒有人提出質疑,但 以後呢?

brawn-exhaust-mal0406.jpg

McLaren Mercedes:

前翼:(Front Wing)

McLaren為了要爭取名次,已經傾全隊之力在研發

正如下圖所示,他增加了一個Deck(如箭頭所指之處)

這是其中一個小調整,但會不會有其他的調整了....一定會的阿..何必懷疑,歐洲要來了

mclaren-fw-chi.jpg

Red Bull

煞車導熱管:  紅牛本來的導熱管,已經從2008年開始用到現在..

這當然表示,原先的設計很好用

但過去的設計,是從風洞測試的材料直接沿用過來,現在已經有所不同了

好啦.材料是一樣的,但是形狀不同,他更貼近煞車了 但方向一樣朝下 順應空氣流動

redbull-brakeduct-mal0408.jpg

Toyota:

從下圖可看到, Toyota增加了一個小導流版

這個設計目的應該是要 減少前方空氣 對後輪的影響

不過有趣的是,根據FIA規定  應該不能增加過多的空力套件,但規矩是FIA定的 很有彈性阿...

 toyota-sidepod-chi 0418.jpg

 

各位有想要補充的 請不要客氣

 

主要資料來源: f1 technica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om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